水利部長江科學院工程質量檢測中心
(簡稱:檢測中心)于1993年由水利部批準建設,依托單位是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業務受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水行政業務主管部門的領導,總部設在湖北武漢。
1993年在水利行業最先獲得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頒發的計量認證合格證。目前,檢測中心注冊人員241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人員60人,儀器設備780余臺(套),
具備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核批的檢測試驗參數246項。經水利部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總站長江流域分站授權,檢測中心為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水利工程質量檢測單位,負責對長江流域的水利工程進行質量檢測,
所出具的檢測數據是長江流域及西南諸河水利系統的最終檢測,具有仲裁作用。
檢測中心檢測范圍: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檢測,混凝土及砂漿性能檢測,外加劑性能檢測,鋼材力學性能檢測,瀝青材料性能檢測,工程材料理化檢測,土性參數檢測,
土工合成材料檢測,地基與基礎工程檢測,樁基及復合地基承載力與樁身質量檢測試驗(動力法、靜力法),工程巖體及灌漿噴錨的物理力學參數檢測,工程地應力及工程建筑物位移檢測,結構振動動力參數檢測,
地基動力參數檢測,工程爆破現場檢測,金屬結構檢測,建筑物安全現場檢測。
檢測中心自成立以來,先后承擔了長江三峽、湖北清江隔河巖、湖北清江水布埡、廣西紅水河龍灘、貴州烏江構皮灘、重慶烏江彭水、重慶烏江銀盤、
四川大渡河瀑布溝等重點水電工程質量檢測的運行與管理工作。在長江堤防加固工程建設中,負責對長江干堤3600余km堤段實施質量抽檢。另外,檢測中心還援建“西藏水利水電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和
“西藏昌都地區水利工程質量檢測中心”,填補了西藏水利工程質量檢測的空白。
依托單位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簡稱:長科院)始建于1951年,是國家水利行業的重點科研單位,是水利部公益科研機構。全院現有在職職工835人,
專業技術人員673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59人,高級工程師244人,擁有博士(后)和碩士學位人員共211人。
長科院以水利水電科學研究為主,為國家水利事業、長江治理開發和水行政管理提供科技支撐,并面向國民經濟建設相關行業開展技術服務、科技開發。自20世紀50年代起,
長科院先后為長江三峽、南水北調、長江堤防等200余項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長江干支流河道治理,以及國家“七五”、“八五”攻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水利基礎科研項目、
相關行業科研項目和國際援助與合作項目,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學試驗研究,提供了7000余份科研成果。其中,經國家、省部級鑒定的重大科研成果近100項;獲國家、省部級獎300余項;
獲國家實用新型及發明專利30余項。主編或參與編寫了《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規程》、《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水工碾壓混凝土試驗規程》、《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煤粉灰》、《混凝土外加劑》、
《水利水電工程巖石試驗規程》、《土工試驗規程》等20多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規程、規范。
低熱微膨脹水泥國家二等發明獎
預應力巖土錨固綜合技術及應用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長江三峽水利樞紐二期工程蓄水、通航、發電技術研究與實踐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三峽水電站廠房充水保壓窩殼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湖北省科技進步貳等獎
用于水泥的活性混合材料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補償收縮混凝土理論在壩工中的應用水電部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Gbl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建材行業部級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CW系化學灌漿材料研究及應用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巖灘水電站大壩和圍堰高摻粉煤灰碾壓混凝土長齡期性能試驗與研究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重大水工混凝土結構隱患病害檢測與健康診斷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水電工程滑坡災害評價、預測及防治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 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三峽三期碾壓混凝土圍堰設計、施工及拆除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水布埡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壩筑壩技術 湖北省科技進步特等獎
水利水電工程深水高土石圍堰的研究與實施 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長江三峽二期工程船閘關鍵技術研究與實踐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