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公益類科研機構,70年來,長科院為國家水利事業、長江流域治理開發與保護提供科技支撐,同時面向國民經濟建設相關行業,以水利水電研究為主,開展科技服務和產品研發。 長科院在上級黨組的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緊緊圍繞治江中心工作,積極推動治水興水大略,切實履行治水治江科技支撐職責,把精神文明建設活動作為帶動科技創新工作的重要抓手,與一流水利科研強院建設目標深度融合,全面推進文明單位創建工作,促進了單位和諧發展,事業蒸蒸日上。繼在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水利科技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水利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全國水利行業群眾體育先進單位”、 “湖北省人才工作十強院所”等榮譽表彰的基礎上,長科院榮獲“湖北省文明單位”稱號,并順利通過歷次復審,長科院整體及院屬15家單位被評為“長江委文明單位”,下屬1家單位被評為“湖北省直機關文明單位”,2018年長科院榮獲“湖北省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稱號。
長科院黨委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在大力開展精神文明建設的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加深對精神文明建設戰略意義和“五個文明”相互關系的理解,深刻認識到精神文明滲透在整個物質文明建設之中,體現了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各個方面,為物質文明的發展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及政治保障,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長科院把精神文明建設列入單位總體發展規劃,始終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列入黨委的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統籌協調,在不斷深化精神文明建設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院黨委統一領導、文明辦組織協調、黨政工團齊抓共管、職工廣泛參與的精神文明建設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并通過創新思維、超前謀劃、優化管理,卓有成效地推動了“五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
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的全過程和全領域,治水治江事業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時期更加嚴峻的挑戰,長科院乘勢而上,著力構建“高位推動+基層聯動+全員行動”的工作格局,在全面建設一流水利科研強院的征程中,奮力實現長科院“十四五”及更長時期的高質量發展。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聚焦國家戰略部署、行業發展趨勢、治江事業需求和自身定位目標,突出“科技創新”“治水治江科技支撐”兩條主線,進一步豐富和調整院發展思路及發展指標、發展舉措,編制長科院“十四五”發展規劃。近年來,在干部職工的不懈努力下,長科院公益科研能力顯著提升,科技創新平臺日趨完善,人才隊伍活力競相迸發,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全院綜合科技實力明顯提高,水利科研大院地位愈加鞏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長期以來,長科院堅持把創新文化建設作為推動水利科研事業創新發展和維護單位和諧穩定的重要抓手,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弘揚“忠誠、干凈、擔當,科學、求實、創新”的新時代水利精神和“團結、奉獻、科學、創新”的長江委精神,著力提升文明單位建設軟實力。在傳承和發展70年的治江科研實踐基礎上,從單位頂層設計入手,確立單位戰略發展思路,從科技創新切入,充分展現長江科研形象,從基礎理論研究出發,探索單位特色精神文化,形成了獨具“長江特色”的水利科研文化,體現在“創新、協作、誠信、奉獻”的長科院科研精神和“愛水、愛江、愛院”的創新文化等方面,彰顯了文明創建的強大動力。
長科院現有在編職工800余人,其中黨員570余人,以科技人員為主體,具有博、碩士學歷在職職工520余人(博士220余人),在職副高級職稱以上的近460余人(教授級高工120余人),多年來全院建成了一支充滿活力的創新人才隊伍,在國家及省部級科技獎項、人才獎項、綜合性獎項中屢獲殊榮。長科院堅持科技創新,率先在水利行業建設創新團隊,有效地激發了科技人才的創新熱情和創造活力,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為院工會依托創新平臺創建打造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堅持“以人為本、人文關懷”,打造品牌載體,推進“藍十字”健康身心工程,形成了“運動健身練體魄,文化浸潤修心智”體系構架,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活動風生水起,激發了廣大職工投身于水利科研事業、建設一流水利科研強院的飽滿熱情。
文明單位建設是一項長抓不懈的工程,與治水興水戰略息息相關,與履行治江科技支撐職責同等重要,“長江特色”的水利科研單位文化匯聚的正能量,正激勵著長江科學院在長江大保護和新發展理念契機下凝心聚力,向文明單位建設的新高度昂首向前。